難浸硫化金的氧化預處理工藝介紹
2024-06-03 來源:鑫海礦裝 (482次瀏覽)
什么是難浸金礦?
難浸金礦又稱難處理金礦或難選冶金礦,是指那些經過細磨之后仍不能用常規(guī)氰化法達到80%金回收率的金礦。難浸金礦類型較多,可分為硫化金礦 、碳質金礦、碲化金礦三種類型。其中,難浸硫化金礦一般系指含硫、銅、砷較高的金礦及金與硫化物緊密共生的浮選精礦,由于金具有親硫性,常與金屬硫化物共生,因此,硫化礦型難浸金礦在金礦資源中占有很大比例,世界上約30%的金資源屬于難提硫化金礦。
這類金礦的基本特征是金以微細?;虺曙@微,次顯微形態(tài)賦存于黃鐵礦、砷黃鐵礦等載體礦物中,并與載體礦物緊密共生,細磨也難以將其解離。在直接氰化浸出時,由于仍有大部分金被載體礦物包裹,浸 出劑氰化物不能滲人固體內部與被包裹的亞微米粒級的金粒作用-閏而浸出率很低。
什么是氧化預處理?
針對上述經磨礦仍不能進行氰化提金的礦物,需將其礦物晶格結點上的元素,由還原態(tài)轉化為氧化態(tài),以破壞包裹金的硫化礦晶格,迫使金從載體礦物中暴露出來,然后在進行氰化提金處理,這種在氰化浸金前將載體金礦物氧化分解以提高金暴露程度的方法,被稱為氧化預處理。
氧化預處理的方法
傳統(tǒng)的金礦氧化預處理方法有焙燒氧化法和加壓氧化法兩種,其中,前者在焙燒過程中會排放出有害氣體,進而污染周五環(huán)境;而后者則需制氧設備及耐酸高壓釜,增加了整個基建的投資費用,為了改善這種不利條件,經過多年的研究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出了微生物氧化預處理方法。
微生物氧化預處理金的工藝
該種預處理方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直接或其代謝產物間接氧化和分解硫化礦基體,以釋放出包裹金。與賤金屬微生物浸出不同,預處理階段并不溶解金。僅僅是將包裹金的黃鐵礦、砷黃鐵礦等有害成分破壞,使金暴露出來,為隨后的氰化浸金創(chuàng)造條件。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預處理方法有攪拌糟浸氧化和堆浸氧化兩種方法。
攪拌糟浸氧化:主要用于常規(guī)浮選產出的金精礦或金品位較高的原礦的預處理。工藝過程包括:先將精礦或經細磨的原礦在調漿槽中用H2SO4將pH值調至 2.5以下,并注入營養(yǎng)液;再將已凋好的礦漿轉人微生物浸出槽,接種微生物并對糟中礦漿進行攪拌和充氣氧化;然后浸 出結 束后,將礦漿送到濃密機中。濃縮后的礦漿送去過濾。濾餅即為最終浸出產物,堿化后可進行氰化提金。
堆浸氧化:先將適當粒度的金礦堆在浸出場上,用含氧化亞鐵硫桿菌的酸性硫酸高鐵溶液噴淋幾周至幾個月,隨后用堿性溶液洗滌礦堆使呈堿性,最終用稀的氰化物溶液噴淋浸金,該種工藝多適于金品位較低的礦石預處理。
上述我們介紹了難浸金及氧化預處理的特點,同時介紹了氧化預處理的工藝方法,在實際選廠中,由于難選金的礦石性質各有不用,所采用的預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若想有效提高金精礦品位,可通過選礦試驗分析,來設計適合的金預處理工藝及金礦選礦工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