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巖型鎢礦浮選難度大?4個方法有效改善!
2022-01-14 來源:鑫海礦裝 (1610次瀏覽)
矽卡巖型鎢礦在國內探明儲量占40%,其礦體呈透鏡體、似層狀,形態(tài)復雜,礦石中常見礦物包括白鎢礦、黑鎢礦、錫石、輝鉬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菱鐵礦、毒砂、磁黃鐵礦、磁鐵礦和螢石等,不同礦床礦石品位變化大,規(guī)模差距大。一般浮選回收矽卡巖型鎢礦,其回收分離較困難、回收效果較差。本文將探討影響矽卡巖型鎢礦回收的四大因素,教你解決矽卡巖型鎢礦浮選難題。
一、pH值的影響
PH值是影響矽卡巖型鎢礦浮選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伴生含鈣礦物較多的情況下,常見的伴生含鈣礦物包括螢石、方解石等等,使用脂肪酸類捕收劑時這些礦物往往會與鎢礦一同被回收,造成分離困難。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使用苛性鈉、石灰、碳酸鈉作為調整劑,將礦漿調整至適宜的pH值,以水玻璃作為抑制劑,能夠降低精礦中螢石和方解石的回收,以pH值在10~11為宜,其中以碳酸鈉作為pH值調整劑有更好的效果。
二、抑制劑的影響
在矽卡巖型鎢礦浮選中,水玻璃常作為主要的抑制劑,以抑制矽卡巖型鎢礦中的含鈣礦物,水玻璃的模數(shù)和用量對含鈣礦物的抑制作用有著較大影響。
一般水玻璃模數(shù)低,對脈石礦物的抑制作用弱,隨著水玻璃模數(shù)增加,抑制能力也相應增加,根據(jù)不同礦床中含鈣脈石礦物含量的不同,水玻璃模數(shù)也不相同。從用量角度來講,水玻璃用量不足會導致螢石和方解石等脈石礦物表面捕收劑解吸不完全,影響分選效果,而用量過大,鎢礦物的回收也會收到抑制。在實際生產中,水玻璃抑制劑的模數(shù)和用量應通過有針對性地浮選試驗來決定。
三、捕收劑的影響
由于入選礦石伴生礦物多,且一部分與鎢礦浮選性質接近,因此合適的捕收劑種類和用量尤為關鍵。
氧化石蠟皂是傳統(tǒng)的矽卡巖型鎢礦捕收劑,對鎢礦物具有良好的選擇性,但捕收力較弱。油酸對鎢礦物有良好的捕收能力,但同時也會造成含鈣脈石礦物的上浮。為取得合格產品,在捕收劑選擇上往往選擇氧化石蠟皂、油酸、脂肪酸鈉鹽等捕收劑的組合藥劑,保障回收效果的同時避免伴生礦物的上浮,其用量的確定則需要根據(jù)礦床組成進行試驗來決定。
四、礦漿攪拌的影響
在精選作業(yè)前,需要選擇性解吸脈石礦物表面捕收劑的過程,也就是加入抑制劑進行礦漿攪拌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攪拌時間、攪拌轉速和礦漿濃度都會對選礦效果產生影響。
若攪拌時間短,捕收劑對脈石礦物表面的捕收劑解吸不完全,絮凝體生成不完善,會導致回收率和品位低,且細粒級鎢礦物回收效果不好,而攪拌時間過長則會導致鎢礦物表面的捕收劑被解吸,同樣會導致回收降低。攪拌轉速則主要是會影響礦漿中絮凝體的形成,影響礦漿中細粒級鎢礦物的回收。攪拌礦漿濃度主要影響浮選藥劑與礦物的結合能力,一般礦漿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藥劑與礦物的結合能力達到峰值。由于不同礦床的性質差異,這三個因素都要通過浮選試驗來確定具體的參數(shù)。
以上我們介紹了影響矽卡巖型鎢礦浮選的四個因素,在實際生產中,各礦床差異大,回收條件不一,應根據(jù)礦床組成和性質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選礦試驗,在合理條件下進行綜合回收,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