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來源:鑫海礦裝 (3265次瀏覽)
當前國際形勢將鐵礦石這一礦產(chǎn)資源推至熱議。常見的鐵礦石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及菱鐵礦等。其中,褐鐵礦作為一種典型的難處理鐵礦石,具有易泥化,選別指標差等特點,但因其儲量豐富而成為了解決鐵礦產(chǎn)資源匱乏的有利后盾,常見的褐鐵礦選礦方法主要包括單一選別流程和聯(lián)合選別流程。
褐鐵礦石單一選別流程主要包括重選法、磁選法、浮選法(正、反浮選法)。
所謂重選就是利用重力進行分選,作為褐鐵礦主要的選別方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來處理粗粒嵌布礦石。
為進一步提高精品品位,大多褐鐵礦選礦廠通常采用洗礦-重選工藝流程,先利用筒篩洗礦機、槽式洗礦機及擦洗機等設(shè)備洗礦,再利用重介質(zhì)和跳汰機等重選設(shè)備選別,多用于選別褐鐵礦和假象赤鐵礦。該褐鐵礦選礦方法的優(yōu)點是重選法設(shè)備簡單、成本低、動力消耗少,缺點是回收率低,尾礦品位高,不利于資源的綜合回收。
由于褐鐵礦石里面含有鐵,所以它們都是有磁性的,褐鐵礦石里面含鐵量的不同也造成了它們磁性的差異,這樣便可使我們通過磁性的差異進行選礦,一般多采用強磁選選別褐鐵礦石,但此褐鐵礦選礦方法對細粒級(-20um鐵礦物)回收率較差。
單一浮選法對細粒鐵礦物回收效果較好,但由于褐鐵礦石易泥化而嚴重影響浮選效果,因此在浮選前考慮脫泥或強化分散礦泥是非常重要的。礦泥因粒度細難于附著氣泡表面,形成單獨的礦化泡沫層浮出,而易附著粗粒表面。當粗粒褐鐵礦表面附著脈石泥時,其選擇性與可浮性顯著下降;礦泥比表面及表面能(活性)大,一是吸附(消耗)大量浮選藥劑,造成礦漿油藥多,粘性大,降低了易浮礦的選擇性與可浮性;二是水化能力強,一旦礦泥粘附于氣泡,則氣泡表面的水化膜不易脫除,從而給精礦的濃縮、過濾帶來嚴重困難,導致回收率下降。
褐鐵礦浮選工藝可選擇正浮選或反浮選,研究和實踐表明反浮選更適于褐鐵礦石的提質(zhì)降雜。另外,由于褐鐵礦顆粒結(jié)晶疏松,比表面積較大,在浮選過程中易大量吸附和消耗藥劑,因此該褐鐵礦選礦方法宜采用多段加藥、多段選別的浮選流程,同時中礦返回形成閉路浮選流程將降低選別指標,而中礦集中返回處理要比中礦順序返回對選別指標的影響要小。
一般,褐鐵礦選礦方法可采用重選-強磁選法獲得良好的選別效果,即褐鐵礦石經(jīng)細碎或棒磨機磨礦后進行洗礦、篩分分級和脫泥處理,粗粒級采用重選法得精礦,中間粒級采用輥式磁選機選別得精礦,細粒級和礦泥采用高梯度磁選機選別得精礦。
為了提高鐵金屬回收率,重選中礦可考慮再磨再選,可明顯提高精礦鐵品位,同時因回收了細粒級和礦泥中的鐵礦物,可獲得較高的回收率。
當磨礦細度達到一定值,在磨礦過程中添加碳酸鈉和水玻璃,使礦漿可以良好分散,這樣采用選擇性絮凝法能使褐鐵礦選擇性絮凝,但有時單一絮凝方法因大量粗粒脈石礦物未能脫除而仍難以提高褐鐵礦精礦品位,因此可在選擇性絮凝基礎(chǔ)上,再采用浮選法,以獲得較好的選別指標。
對于低品位、細粒嵌布的褐鐵礦石,只有細磨才能獲得較高品位的鐵精礦,而同時會產(chǎn)生泥化現(xiàn)象,由此導致回收率較低,這時可采用絮凝-強磁選法作為低品位、細粒嵌布的褐鐵礦選礦方法。
實踐表明,在鐵精礦品位相近的情況下,絮凝-強磁選聯(lián)合工藝比直接磁選工藝的鐵回收率提高了10.97%-15.73%,選別效果更好。原本在強磁選作業(yè)中損失的細粒鐵礦物,通過選擇性絮凝使其表觀粒度增大,從而受到更大的磁力而得到回收。由此,細粒級褐鐵礦可采用絮凝-強磁選聯(lián)合工藝,但需恰當把握礦漿的分散和選擇性絮凝的過程及強磁選機的選別條件(主要是給礦方式和沖洗水量等)。
褐鐵礦石的產(chǎn)出結(jié)構(gòu)特殊,碎磨過程中容易過粉碎產(chǎn)生泥化,導致難以分選回收,且其脈石礦物組成差異大。鑒于褐鐵礦石的特殊性,應通過選礦試驗確定褐鐵礦石中主要鐵礦物及脈石礦物組成類型,據(jù)此制定適合的褐鐵礦選礦方法,切記不可胡亂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