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浸出提金方法大匯總!
2018-11-07 來源:鑫海礦裝 (29838次瀏覽)
自上世紀70年代的淘金熱開始,采金熱潮興起,隨著易處理的金礦資源的枯竭,現代提金工藝的發(fā)展正朝著從難選冶金礦中提取黃金的方向發(fā)展。目前,選礦廠中適用較多的提金方式是氰化提金,80%以上的金礦都使用氰化法提金,氰化提金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又有什么差別呢?可以用于哪種礦石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常見的氰化浸出提金方法。
常見的氰化提金方法包括炭漿提金法、炭浸提金法、池浸提金法和堆浸提金法。別看他們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方法上卻如隔萬重山。
堆浸提金法和池浸提金法,這兩種方法都是簡單方便的現代提金工藝,都用于低品位的金銀礦回收。堆浸法即為將礦石放在已經預設好供排水系統(tǒng)的以瀝青等為主的不透水的材質上,然后在礦堆上噴淋浸出劑進行淋濾,使金浸出到貴液中由管道排至貴液池中再加以回收。而池浸法與堆浸法類似,但池浸法需要建設浸出池和貧液池,保證池子不滲不漏,基本干燥,之后將礦石放置于浸出池內,在貧液池中調配浸出液,將浸出液泵入浸出池進行浸出,一段時間后將貴液放出進行置換。
堆浸提金回收率約為65~80%,但是由于浸出礦石品味普遍較低,用于易浸礦石還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基建簡單,費用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積少等特點,但是速度較慢,對礦石性質要求也較為嚴格,一般是處理低品位礦石和廢石,且具備多空、金微粒較細的特點。池浸法則更適用于有一定氧化程度,需要較長浸出時間的礦石,也可以用在一些小規(guī)模但不適合建廠的富集金礦。在金礦選礦廠中,這兩種方式可用于處理尾礦,回收尾礦中的金,以此提高回收率。
炭漿提金和炭浸提金聽上去就像是一對兄弟,這兩兄弟可比上面那一對復雜多了,簡直就是那二位的升級版。炭漿提金和炭浸提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浸出和吸附的順序是怎樣的。炭漿提金法又可稱為全泥氰化,是將活性炭投入氰化礦漿中,使已經溶解的金吸附到活性炭上,之后再從活性炭里提取金的方法。炭浸法是在炭漿法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在炭漿法的基礎上合并了吸附和提取的過程,在浸出前先濃密,浸出開始不久就加入炭,使浸出和吸附同時進行,之后再對載金炭解吸電解。
這兩者相比,炭漿提金法的技術較為簡單,炭浸提金法的設備和占地面積較小,此外,炭浸法適合處理含硫量低泥量多的氧化礦,不適合處理含銀量高的金礦,一般金銀比不能超過1:5;而炭漿法適用的礦石相較之下沒有那么嚴苛,適合氧化程度較深且不含銅、錫及含碳物質等雜質的礦石。因為這兩種浸出方法都涉及加入活性炭,因此活性炭種類也會影響生產效率,在此先不考慮活性炭種類產生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這四種氰化方法的優(yōu)劣勢整理出來如下表:
氫化方法 | 堆浸法 | 池浸法 | CIP(炭浸法) | CIL(炭漿法) |
適用金礦 | 低品位金銀礦及尾礦 | 低品位金銀礦及尾礦,粘土量較低 | 氧化程度較深且不含銅錫及含碳物質的礦石 | 含硫銀量較低含泥量較高的金礦 |
回收率 | 65~80% | 50-70% | 90%以上 | 90%以上 |
成本 | 較低 | 較低,略高于堆浸 | 較高 | 較高,略高于CIP |
優(yōu)勢 | 成本相對較低,對于低品位金礦回收效益高,基礎建設簡單 | 成本相對較低,對于經濟效益低的低品位金礦有改良作用,員工成本低 | 技術簡單,操作方便,活性炭可循環(huán)利用,消耗小 | 浸出吸附同時進行,克服了炭漿法缺點,設備和占地面積小,基建投資較低 |
劣勢 | 占地面積相對較大,浸出時間較長,對礦石性質較為嚴格 | 浸出時間較長,需建設浸出池等基礎設施,初期成本較高 | 浸出和吸附過程分離,因此占地面積較大,基建投資較高 | 載金炭消耗較為嚴重,隨磨損載金炭損失的金銀量較高 |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礦山,針對不同的礦石情況,金礦浸出方法也不盡相同。以坦桑尼亞某金礦廠為例,該礦區(qū)金礦礦石以硫化礦和氧化礦為主,托付鑫海礦裝做整體的選礦廠設計和施工,在經過試驗后確定了以全泥氰化為核心的提金工藝,最終氧化礦金浸出率達到了93.75%,硫化礦金浸出率達到了91.58%。
新疆某銅礦,為了從尾礦中回收銅、金和銀等有用成分,出于投資成本、工藝流程等多方面的考慮,經過多次試驗后,最終決定采用堆浸的方式處理尾礦,從氧化礦中,銅回收率達到71.5%,金回收率68.7%,銀回收率50.1%,硫化礦中銅回收率30%,金回收率78%,銀回收率50.1%,成功實現了尾礦中的金屬回收。
事實證明,縱然有這么多常見的氰化提金法,還是不能夠隨便使用的,在確定工藝流程前,還需要做好充分的選礦試驗,針對不同礦石的品質來確定合適的氰化提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