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處理的低品位氧化銅選礦方法有幾種?
2024-11-07 來源:鑫海礦裝 (117次瀏覽)
隨著全球銅資源的不斷開采,低品位氧化銅礦的開采利用日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低品位氧化銅礦中的銅資源約占銅總儲量的20%。然而,隨著礦石品位的逐年降低,難處理的氧化銅礦數(shù)量不斷增加。如果不合理利用,將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低品位氧化銅礦選礦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已成為礦業(yè)界的重要課題。
一、低品位氧化銅礦特征
低品位氧化銅礦石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氧化速度快:氧化銅礦石的氧化速度一般較高,給銅的回收帶來較大的困難。
2.結合氧化銅含量高:礦石中結合氧化銅含量通常較高,采用傳統(tǒng)的選礦、冶煉技術很難有效提取。
3.細粒、浸染:礦物顆粒細,嵌布復雜,增加了選礦工藝的難度。
4.含泥量高:礦石含有大量泥質,影響選礦、冶煉效率。
5.多金屬共生:銅礦石常常與其他金屬礦物共生,使得加工過程更加復雜。
由于以上特點,傳統(tǒng)的選礦冶煉技術難以滿足低品位氧化銅礦石的加工需要,這促使礦業(yè)界加大該領域的研究和技術開發(fā)。
二、低品位氧化銅選礦方法
目前,針對難處理低品位氧化銅礦的方法主要有分離-浮選法、酸浸法和氨浸法幾種。
1、分離-浮選法
分離-浮選法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技術,多適于處理含泥量高、結合氧化銅含量高的礦石,其技術經濟指標雖好,但投資和生產成本較高,操作控制要求嚴格。其主要步驟包括:磨礦、添加鹵化物和還原劑和浮選富集。
磨礦:將礦石磨礦至一定粒度,以提高后續(xù)處理的效率。
添加鹵化物和還原劑:通過焙燒將金屬轉化為揮發(fā)性的鹵化物,并用還原劑使其沉淀在碳顆粒表面。
浮選富集:通過浮選技術對分離產物進行進一步分離、濃縮。
2、酸浸法
酸浸是處理氧化銅礦的主要方法,通常采用稀硫酸作為浸出劑。根據(jù)礦體性質,酸浸法又可分為滲濾浸出和攪拌浸出。
滲濾浸出:該方法多適于粗顆粒礦石,其方法有三種,包括堆浸、原地浸出和槽浸。其中堆浸是將低品位礦與殘礦堆在一起,利用自然沉淀進行浸出。優(yōu)點是投資少,成本低,但浸出周期長,浸出率低;原地浸出是在礦石原地進行浸出,通過注入孔將浸出液送入礦體,簡化了設備和成本,但也存在浸出周期長的問題;槽浸是在準備好的浸出槽內噴入稀硫酸。該設備簡單,但勞動強度大,浸出效率低。
攪拌浸出:是處理氧化銅礦的成熟工藝,浸出前,需先將磨細的礦粒,然后與酸液充分混合,使礦粒充分接觸,提高溶解效率的工藝,此法效率高,但投資大,能耗高。
氨浸出法:多適于處理堿性脈石含量大、泥質含量高的銅礦石。通過加入氨浸出劑(如(NH4)2CO3或(NH4)2SO4),氨能緩慢地浸出銅礦物并形成銅氨配合物。此法避免了處理高堿性脈石時酸浸出耗酸量大、雜質多的問題。目前,常見的氨浸法主要有加壓氨浸和還原焙燒-常壓氨浸兩種方法。
上述講述了幾種常見的難選氧化銅的選礦方法,在實際選礦廠中,由于氧化銅的選礦難度較大,且礦石性質均存在差異,在選礦方法上,需要根據(jù)銅礦石性質而定。雖然低品位氧化銅礦的處理是礦業(y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鑫海礦裝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為客戶提供專業(yè)的解決方案。通過合理利用低品位氧化銅礦資源,有效應對資源短缺問題,實現(xiàn)資源可持續(x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