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 來源:鑫海礦裝 (1153次瀏覽)
作為一種重要金屬,鎳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抗腐蝕性和鐵磁性,其在鋼鐵、鎳基合金、電鍍和電池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鎳的主要來源是硫化銅鎳礦、硅酸鹽鎳礦和紅土鎳礦,目前開發(fā)鎳資源主要是以硫化銅鎳礦為主,硫化銅鎳礦成分復雜、品味低、易被氧化,而脈石礦物易泥化、可浮性較好,存在鎳回收率低、含鎂脈石較高、銅鎳分離困難等問題,因此,下文將為您介紹硫化銅鎳礦浮選分離技術(shù)以及選礦過程中的技術(shù)難點。
根據(jù)硫化銅鎳礦的性質(zhì)、礦物組成以及銅鎳礦金屬含量不同,采用的浮選分離技術(shù)也不同,主要有優(yōu)先浮選分離工藝、混合浮選分離工藝、預選脫泥在浮選工藝、階段磨礦和浮選工藝等技術(shù)。
硫化銅鎳礦中銅的天然可浮性優(yōu)于鎳,優(yōu)先浮選適用于鎳含量較低且銅鎳礦物單體共生關(guān)系簡單的硫化銅鎳礦。經(jīng)過優(yōu)先浮選工藝,可直接得到鎳含量較低的銅精礦。優(yōu)先工藝流程較為簡單,成本低。此工藝缺點是銅浮選時部分鎳會被抑制,浮選鎳時不易活化,銅精礦中易混入鎳,使鎳損失在銅精礦中,降低鎳回收率,影響生產(chǎn)效益。
銅鎳混浮包括兩種:一是混浮-直接分離工藝,先混合浮選銅鎳礦,混合精礦直接浮選分離;二是先混合浮選+電爐冶煉后進行高冰鎳分離工藝。目前選礦廠多采用混浮-直接分離工藝,可獲得較高的銅、鎳回收率。
硫化銅鎳礦中富含蛇紋石、滑石、橄欖石等含鎂硅酸鹽脈石礦物質(zhì)軟、天然可浮性好。其影響是:
①磨礦過程中易泥化,覆蓋在銅鎳等目的礦物表面,干擾目的礦物與捕收劑的作用;
②通過泡沫夾帶進入精礦,造成精礦中氧化鎂高,拉低精礦品味;
③大量的脈石礦物與捕收劑作用,消耗藥劑、增加成本、降低經(jīng)濟效益。
浮選前脫泥,排除泥化的脈石礦物,大幅減少含鎂脈石礦物,可減少捕收劑和抑制劑的用量。
由于在成礦過程中,硫化銅鎳礦中的某些礦石發(fā)生蝕變,而礦物中銅、鎳等目的礦物與脈石礦物伴生關(guān)系復雜,采用一段磨礦工藝難于使脈石礦物與有用礦物單體解離,選用階段磨浮選別工藝、能增加礦物解離度,提高回收率。
硫化銅鎳礦組分復雜,某些結(jié)構(gòu)的礦物會影響銅鎳礦的回收。例如,富含鎳礦物的鎳黃鐵礦與黃銅礦、磁黃鐵礦等金屬硫化礦嵌布關(guān)系密切,細磨難以充分解離,這部分鎳黃鐵礦容易伴隨脈石礦物進入尾礦中,降低鎳回收率。
硫化銅鎳礦中富含滑石、蛇紋石等含鎂脈石礦物,易于混雜到精礦中造成氧化鎂含量過高,導致爐渣相黏度過大、爐堂結(jié)瘤而影響正常生產(chǎn),故鎳精礦降鎂是硫化銅鎳礦分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銅鎳礦床多為鎂鐵質(zhì)-超鎂鐵質(zhì)巖和蝕變巖,其目的礦物為不均勻分布,需要通過細磨才能單體解離,導致產(chǎn)生細粒滑石和蛇紋石,不但影響礦漿粘度和分選過程參數(shù),而且過程中鐵質(zhì)雜質(zhì)與硫化礦物的接觸影響表面電位, 改變礦漿中 的離子和顆粒表面電荷而惡化浮選過程。
在銅鎳分離過程中,因銅鎳礦物相互共生,嵌布粒度細,未充分解離的鎳礦物容易進入銅精礦中,降低鎳回收率;硫化銅鎳礦中常伴生有黃鐵礦、磁黃鐵礦,其可浮性與鎳黃鐵礦接近, 浮選時易進入混精礦中。
上述是硫化銅鎳礦浮選技術(shù)以及技術(shù)難點。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根據(jù)礦石特性和生產(chǎn)要求,選擇合適的選礦技術(shù)。在浮選硫化銅鎳礦時,還存在其他困難,鑫海礦裝建議尋找專家進行礦石選礦試驗和浮選工藝設(shè)計,以確保提高銅鎳精礦的品位和回收率。
上一篇: 石英砂選礦提純技術(shù)